| EN
返回
世卫组织官宣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甜味剂市场迭代加速中
time:2023-07-10

留给阿斯巴甜的时间不多了。

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 官网正式宣布了阿斯巴甜可能对人类致癌的消息,并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2B组)物质。

这一结果是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联合发布的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

微信图片_20230807103644.png1691375972204045ePqc.png

世卫组织官网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图源:世卫组织官网


如何评估出来的?

还能吃阿斯巴甜吗?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强调,对阿斯巴甜每日可接受摄入量为40毫克/公斤(体重),一个人每天的消耗量在这个限度内是安全的。假设没有其他摄入阿斯巴甜来源,喝每罐含有200-300毫克的阿斯巴甜饮料,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9-14罐以上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摄入量。

两个委员会的评估过程

据悉,本次评估阿斯巴甜的健康影响,是IARC首次评估,是JECFA第三次评估,这两年机构进行了独立而互补的审查,从而评估阿斯巴甜潜在的致癌危害和其他健康风险。

其中,IARC的危害评估是从阿斯巴甜具体特性以及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来了解它致癌性的,这是其评估的第一个基本步骤。

JECFA的风险评估则更进一步,是确认在特定条件和暴露水平下发生特定类型伤害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就是特定条件和暴露水平下阿斯巴甜导致癌症的可能性。

IARC和JECFA两个委员会对于阿斯巴甜健康风险的评估基于一系列收集的科学数据,包括同行评审论文、政府报告和出于监管目的的研究等。其中IARC为了评估阿斯巴甜,从法国里昂召集了来自12个国家的25名癌症专家,对现有研究进行审查。这些研究都已经过独立专家的审查,两个委员会也都采取措施确保自身评估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对人类致癌证据不足,对动物致癌证据令人信服

考虑了所有类型的暴露之后(如饮食、职业)IARC最终将阿斯巴甜划分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的2B组,同组的还有泡菜、其他腌制蔬菜等。2B组中的证据强度划分共有4个级别,阿斯巴甜是第3高级别,具体来说,是在对导致人类癌症上数据不足;但导致动物癌症的证据是令人信服的。

因此,在宣布可能致癌的同时,世卫组织标准和科学建议负责人Moez Sanaa 博士也提到,JECFA委员会,考虑到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上关于癌症风险的证据,食用阿斯巴甜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还不能令人彻底信服,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和重复饮食问卷调查、以及随机对照试验等等。
据相关媒体报道,作为几十年前就批准了阿斯巴甜的美国FDA,在美国当地7月13日对世卫组织宣布的结果提出批评,表示甜味剂是安全的,认为世卫组织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并不意味着阿斯巴甜实际上与癌症有关。

合成甜味剂与天然甜味剂的狭路相逢

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于各种食品饮料当中,包括无糖饮料、口香糖、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以及早餐麦片、牙膏、止咳药水和维生素等品类中。

其中在饮料中应用广泛,如可口可乐(零糖可乐)、百事零糖和其他无糖汽水等产品中。根据《柳叶刀-肿瘤学》报道,接触阿斯巴甜最大的来源就是人工甜味剂饮料。

人工甜味剂应用占比开始下滑

其实不仅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在安全风险的内忧之外,还面临着天然甜味剂“外患”的虎视眈眈。近年来,伴随着天然甜味剂的快速发展,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市场出现了下滑趋势。

根据英敏特数据库的数据,在2010年-2020年这十年间,天然甜味剂的占比逐年提升,由2010年的8.16%提升到了2020年的29.41%。人工合成甜味剂的使用占比则出现了逐年降低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天然甜味剂更符合健康、安全、天然和控糖等新的需求。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甜味剂市场中,合成甜味剂占比达52%,天然甜味剂占比为29%,糖醇类甜味剂占比18.2%。目前来看,合成甜味剂仍占据整个甜味剂市场的主流,但增速已然无法与天然甜味剂相比。